坤鹏论:读《斐多篇》论灵魂(十六)

最后更新 :2024-09-21 17:48:21

大部分所谓的宏伟战略不过是事后诸葛亮出来的,所以多向失败学习要比拜读再多的成功案例对你更有用,请相信,成功是偶然,失败才是必然的。

——坤鹏论

一、前情回顾

在《读斐多篇 论灵魂(十五)》中,坤鹏论主要分享了:

为什么说人死后灵魂必定存在?(一)

前面的“人死后灵魂存在吗? ”在论证中,苏格拉底已经证明了生物(活着的和死了的)轮回生,灵魂诞生。 它必然只能来自死亡、死了的东西。 那么,既然灵魂还必须再生,它就必然不会在人死后消失,而是一直存在。 否则,已经不存在的东西怎么再生呢?

但是,这个凯贝和希米亚没有充分接受,苏格拉底也意识到没有充分论证。 于是他又展开了新的论证。 ——为什么说人死后灵魂一定会存在?

坤鹏论认为,论证这个命题的重要性在于:

人们对死亡的恐惧主要来自于他们认为灵魂会随着死亡而消失。

人之所以为人,关键在于灵魂。

或者是因为我是我,我的存在,是我这个灵魂,不是我这个身体。

也就是说,灵魂是有道理的,只要它在身体里,人就会成为它的所作所为,成为人,没有它,身体就不过是骨肉之血的水。

所以,人们害怕灵魂也会消失。 因为那是“我”的真正灭亡。

据苏格拉底称,该论证会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。

第一,什么东西有消散的命运?

第二,需要担心其中哪些东西会消散的命运,哪些东西不需要担心?

第三,灵魂是什么样的?

讨论以上三点,我们就清楚地知道是对我们的灵魂有希望和信心,还是担心和恐惧。

拥有希望和自信,是指灵魂死后依然存在,如果是轮回转世的话,就会拥有对新人生的希望和自信。 顺便问一下,谁也不充分想要新的东西吧。

苏格拉底指出,聚合的,或者自然复合的,容易分解消散,聚合的话如何分解。

相反,真正的非聚合的东西不会分解消散或不容易。

从这种特性来看,一致且不变的很可能是非集约的,例如,处理模型;

反复无常、一时不能保持同样的东西,是人、马、衣服等集体的东西,虽然使用同一类型的同一名称,但只是其不同类别中的具体东西。

苏格拉底接着指出,通过人类的视觉,这两个东西也可以应对另一个分类——的可见和不可见的东西。

看不见总是一样的;

明显的变化。

身体属于聚合、可见、不断变化的杂多类;

灵魂是看不见的。 至少在社会上看不到。 它倾向于非集约、不变、纯粹单一的一类。

另一方面,当灵魂与身体同在时,自然本能命令身体的奴隶、被支配、灵魂的支配、主儿。

这是因为古希腊认为,神之类的东西是生来支配和指导的,必死的东西是生来支配和奴役的,所以死去的人是神的奴隶,受神支配,神是主人。

由此,苏格拉底认为:“灵魂最像神,最像不死的东西,最像智慧的东西,形相单一的东西,不分解的东西,总是保持着自己的样子的东西; 身体最像世间,最像死亡的东西,最像形形色色的东西,是无智慧的,是分解的,不是自己的。 ”

二、为什么说人死后灵魂必定存在?(二)

“既然如此,身体就不会自然而然地马上被分解,灵魂自然就完全不会被分解,或者几乎不会被分解吧。 ”

“那么请考虑一下。 世人死后,他的可见部分,即他的身体就停留在可见的地方。 我们把这叫做尸体。 它逐渐分解、崩溃、腐烂。 ”

“但是,尸体不会马上接受这些事情,而是会剩下相当长的时间,或者非常长的时间。 死的时候身体状况好就好了。 然后,在一年中适当的季节死亡。 ”

"当尸体被风干,用香料进行防腐处理时,就会像埃及人所做的那样,保持难以置信的时间。"

“而且,即使尸体腐烂了,其中也会留下骨头、肌腱和其他所有的东西。 也就是说,还不错。 ”

“但是,那个看不见的灵魂,和自己一样去了高贵、纯洁、看不见的另一个地方,去了真正意义上的哈得斯,去了善而智慧的上帝那里,如果上帝愿意的话,我的灵魂也会马上去那里。 ”

对古希腊人来说,哈迪斯象征着不可见。 因为传说哈迪斯头上戴着隐形帽。

在这里,苏格拉底说了双关。 因为在希腊语中看不到的、黑暗的、与哈得斯相同的形式,只有发音送气和不送气的区别。

“我们的灵魂就是这样,既然天生如此,灵魂从身体中解放出来,岂不是马上消失毁灭吗? ”

“不是这样的。 是我亲爱的凯贝和希米恩吧。 其实是的。 如果灵魂走得很干净,没有夹住任何身体成分,而是纯洁地解脱了,那是因为在活着的时候不想和身体联系在一起。 但是,要求摆脱身体,只是与自己联系在一起。 之所以集中精神,归根到底是因为灵魂总是集中在这3354上。 ——只是正确的称呼。

这是有名的事情。 哲学是死亡的练习。

因为真正爱智慧的人一直以灵魂和身体的分离为目标而实践。 死亡就是这种状态。

“如果处于那种状态,那就是进入一个与自己不相上下的、神圣的、不朽的、智慧的境界,到了那里便是万幸,免于谬误、愚昧和恐惧,免于凶猛的爱情,不受许多人类邪恶的摆布。 就像入了秘的人们说的那样,今后也会永远和众神在一起。”

“但是,如果它离开身体的时候拖泥带水,不做不洁的事,一直和身体在一起,关心身体,照顾身体,爱护身体,被身体及其各种欲望和快乐所迷惑,即使你以为最真实的只是形式,也要去触摸如果你习惯了逃避怨恨、恐惧、无形、智慧、通过爱智慧可以理解和掌握的东西,这种情况的灵魂能走得干净,纯洁无暇,自身能扎下根来吗? ”

“那是不可能的! ”

“我觉得这样的灵魂已经渗透到身体里,和身体一起脏了。 因为它总是和身体在一起,和身体交往、在一起,在身体的大量专注下,自己和身体一起成长。 ”

“而且,我们必须相信身体有重力,沉重,负担,附着在大地上,凡俗而可见。 这样的灵魂被身体拖着后腿,被身体压得疲惫不堪,被身体牵引着回到看得见的世界,对另一个看不见的世界充满恐惧。 ”。

“于是,这样的灵魂无奈地绕着墓碑和坟墓转,在其间徘徊。 据说在那里,可以看到那些灵魂的模糊形象。 它们并不是脆脆的、清澈的,而是还残留着某种看得见的成分,映在那里,所以才看得见。 ”

“好像是啊,苏格拉底。”

“是的,非常像。 凯贝先生,不仅如此。 看来这不是好人的灵魂,而是坏人的灵魂。 他们不得不在那种地方徘徊,作为对自己至今为止邪恶生活方式的惩罚。”

“这些灵魂徘徊,直到对身体的欲望重新封闭在身体里。 就像按照以前生活的实际情况被困在了某种形式上一样。”

“你在说什么形态,苏格拉底? ”

“例如,贪吃吃喝玩乐的人还没有警惕,如果不设法改掉恶习,就只能化身为驴或那样的家畜。”

“选择了不正义、僭主性格、贪婪豪放的灵魂已经像豺狼、鹰隼、鹞鹰一样受到惩罚。 ”

恩德的诗表达了灵魂的轮回:“以前,我是少年和少女,所以是灌木,是鸟,是大海中安静的鱼。”

用动物形象比喻世间是伊索寓言的基本特征,可以理解为什么苏格拉底之前说模仿伊索寓言。

“你还不明白吗?”苏格拉底说。 “其他灵魂会去哪里? 每个灵魂不是都按照自己的专注、习惯去同一个班级吗?”也就是说,灵魂下一世的前途是由前世今生的实际生活决定的。

“在那些人中,最幸福、最好的去处,就是发扬老百姓和市民德性的所谓节制和正义。 但他们这样做只是根据本性和习惯,而不是爱智慧和理性。 ”

请注意,这里的“那些人”是指如上所述的灵魂,而不是所有的灵魂。

“这些最幸福的人怎么样? ’还是说,为什么他们是最幸福的呢?

“他们大概会成为一些城邦的(社会性的)、驯化的种子,像蜜蜂、黄蜂、蚂蚁,再次成为人类,成为体面的公民。 ”

“城邦的”和“驯象的”是并列形容词,这里是为了突出集体生活方式和城邦生活的类比。

柏拉图在《理想国》年借苏格拉底之口,说城邦就像和谐的蜂巢,是严格按等级分工划分的金字塔结构,各阶层都是坚守才能、各司其职、不僭越的理想城邦,这就是正义

本文由“坤鹏论”原创,未经同意谢绝转载

请关注这个百家号。 坤鹏论自2015年底成立至今,创始人为封立鹏、滕大鹏,是包括百度百家、头条、雪球、搜狐、网易、新浪等多家知名网站和媒体平台的特约专家和特约专栏作者,目前原创文章和答疑660余篇

结果总结

知识库

原因解释:坤鹏论认为,一个人死后灵魂仍然存在的原因在于,人的存在意味着生命终将结束,因此需要面对死亡这一不可避免的事实。

讨论要点:坤鹏论强调,人在死后灵魂的存在不仅取决于个体的意志选择,还涉及其本质属性及与世界的关系。

论证步骤:

引出“人死后灵魂存在吗?”这一问题。

开始探讨灵魂的循环性,尤其是关于死亡和重生的问题。

探讨灵魂是否会在身体内存活,以及灵魂的内在特质决定其行为。

结论:坤鹏论提出,人死后灵魂确实会继续存在,因为它既是生命的延续,也是灵魂存在的基础。

知识库

目的:通过阐述灵魂的循环和生存,帮助读者认识到人死后灵魂存在的重要性,同时提醒人们不要过度担忧和恐惧灵魂的消失。

问答

Q: 人死后灵魂存在吗?

A: 在哲学理论中,“人死后灵魂存在吗?”是一个经典的悖论,源自苏格拉底的思想。坤鹏论对此进行了深入探讨,提出了不同的观点和假设。

Q: 为何人死后灵魂会存在?

A: 人死后灵魂的存在与否依赖于灵魂的本质和其与世界的互动关系。坤鹏论认为,灵魂在身体内存在的同时,也需要适应外界环境,因此无法完全避免死亡的现实。然而,通过修道、冥想等活动,个体能够超越肉体束缚,实现自我意识的觉醒和灵魂的净化。

Q: 如何看待人死后灵魂的存在?

A: 老子曾云:“夫唯不盈,故能满”,这表明宇宙万物皆有成因,包括人。坤鹏论认为,人死后灵魂的存在是宿命论的一部分,体现了人性中的积极一面。尽管灵魂可能在身体外存在,但它本质上仍然是一个独立的生命实体,具有自我意识和价值。

Q: 人死后灵魂是否会消失?

A: 相反,坤鹏论认为人死后灵魂会保留,因为灵魂与身体分离,不再具备连接的身体成分。此外,灵魂在某种程度上也具备智慧和道德品质,从而维持了一定程度的精神独立性。因此,人死后灵魂的存在不仅是宿命论的结果,也是一个重要的伦理议题。

Q: 什么是灵魂?

A: 在坤鹏论中,灵魂是一种超越物质层面的存在,它包含了智慧、道德、情感和精神等多重维度。灵魂的存在被视为一种超验状态,与身体的生理功能无关。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个体的意义和命运,是哲学研究的核心概念之一。

Q: 人死后灵魂会被分解吗?

A: 人死后灵魂的确有可能被分解,尤其是在现代社会中,技术手段的应用使得灵魂的物理分离变得更为便捷。然而,从坤鹏论的角度来看,灵魂并不需要立即被分解,而是需要在一定程度上保持其独立性。这意味着灵魂在人死后依然有其独特的价值和意义。

Q: 寿命的长短与灵魂的状态有何关联?

A: 基督教认为,灵魂的长短与个人的修行状态紧密相关。长寿的人通常被认为具有更高的智慧和道德品质,能够在有限的生命中做出更深远的影响。然而,灵魂的存在并非唯一衡量人生价值的标准,还包括个体的行为模式和社会贡献。

Q: 寒冷的冬天是幸福的吗?

A: 关于冬天是否幸福这个问题,坤鹏论的观点有所不同。他认为寒冷的冬天对于某些人而言是短暂的痛苦体验,但对于另一些人,则可能是生命的宝贵时刻。灵魂的存在和体验,不论是在寒冷还是温暖的环境中,都能给予个体深刻的感悟和启示。

- END -